小時候外婆家山坡上種了不少的水梨,那個年代沒有品種改良,水梨是粗皮的,水分不是很多,還有酸味,那是記憶最原始的水梨味。後來有了「三灣梨」,流行了好一陣。現在市面上已經看不到三灣梨,都是貴森森甜得很且水分很多的「豐水梨」,但是我還是比較懷念三灣梨,我到三灣去尋找「三灣梨」的苗好幾次,但是梨農笑我「現代人沒有人要吃三灣梨了,都砍掉了」。軒軒四年前買了兩棵小小的「蜜雪梨」苗種在涼月橘莊,沒想到今年開了第一朵花,哇!看樣子今年開始可以有梨子吃了。真的嗎?會不會空歡喜一場?
第一朵梨子花謝了之後,就什麼也不留,是來探路的嗎?接著另一個枝頭又開了好幾朵,原以為至少會結成一個果罷!沒想到花謝之後又是空空如也。
梨子花前仆後繼,另一個枝頭又開了五朵花,滿懷希望....最後還是匆匆而去空留枝。那ㄟ按呢?
梨子樹的頂頭又冒出七個花苞,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,查了書,書上寫著蘋果和梨子類的水果是「自體不交配」,所以一定要另外種一棵才可能交配產果。原來如此!看起來大自然中也有不喜歡單身的植物。
趕緊去花市買了一棵蜜雪梨樹苗,就種在她的旁邊,但是這棵新買梨子樹已經過了開花期,照理是無法幫助交配,而這結成幾顆梨子有點炫耀式的迎風搖曳。
本尊梨子樹的七朵梨子花齊開,花團錦簇,像是七仙女,阿挪多姿,每天都瞧見旁邊的新種梨子樹的梨子在風中搖曳,輸人不輸陣阿!一定不能比下去阿!至少要修成一個正果罷?!
花市買來的梨子樹看起來已經適應涼月橘莊了,開始成長....
來配對的梨子樹,其梨子也愈長愈大顆
「輸人不輸陣」,七仙女的梨子花凋謝之後,終於留下兩顆果,看起來今年真的吃得到「蜜雪梨」了。
「蜜雪梨」為民國65年農業試驗所取橫山梨花粉與新世紀梨雜交,正期果7月採收,果型碩大(平均450g),果心極小,質甜肉脆,果肉雪白不褐化,具特殊之風味。
為何叫做蜜雪梨?原來由於水份多,像水蜜桃似的,取名為蜜雪梨,也有一說是「汁甜如蜜,肉白勝雪」。蜜雪梨,最大的優點「水分多」,竟然同時成了她「不耐放」的缺點!於是,難保存、市場難銷售、盤商不收…,基於現實面,沒幾年大家就把樹砍光了。但因為好吃,很多梨農就留下一兩棵自己吃。產期在七八月。
將來涼月橘莊的蜜雪梨能夠量產的話,也歡迎來此嚐鮮。